一,为什么中国商展应该率先移伸海外,从产地展加销地展
中国是世界上的产品生产大国,由于历史的原因,请国外客商上门来采购一直是最传统的促销方式,称之为产地展。这对国内企业而言参展比较方便,对国外客户则有较大的比较与挑选余地。但这种请进来的产地展,往往只适合周边地区客户,如港商、台商,或海外对中国采购量大的客户,并不方便海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从远道专程前来。因此这些商展往往出现了华商多、洋商少,老面孔多,新客户少,看动态,签意向多,签实单少的情况,展览效果多年进展不大。又由于参展卖家多,买家少,就出现卖家争抢买家、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,中国的生产企业往往处于很被动的局面。
从产地展向销地展过渡,是市场经济发展与商业竞争的必然规律。因为工厂只有到销地展,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,更加方便众多中小企业买家,更能了介市场的脉博,也能获得更好的卖价。大家都清楚,香港与台湾地方小,工厂也远少于中国大陆,但香港、台湾按人均出口额则远远大于中国大陆,也远大于中国大陆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。台湾促进出口主要不是靠请进来的方法,不是靠外商万里逗逗到港台去参展采购,而是主动的走出去,去参加世界各地的商展,积极上门发展客户。温州人与犹太人在商业上都很成功,主要也是靠带着产品闯天下。
这里也有必要提到义乌。义乌是浙江的一个小城市,在中国,比它大的城市多的是,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比它强的城市也多的是,至于交通条件,不论是海陆空,义乌都没有什么比较优势。事实上,国家在义乌没有什么大的投资项目,义乌的工厂也不多,外商在义乌的投资更不惊人。义乌的成功之处,是义乌人将义乌办成了中国,以至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,是一年365天开放,卖买双方必去的展销中心。
二,中国商展向外移伸的四种方式
1, 自己到海外举办展览。
过去,中国也有一些机构到海外组织中国商品展览会,有些是以宣传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,有的则是规模并不大,但什么产品都有的展览会,既有工业品也有消费品,诸如化工原料、电子另部件、轮胎、药品,还有玩具与工艺品、服装鞋帽、领带、箱包。一个展览也就2、3百个摊位,每类商品参展商都不多,有的只有五、六个企业。号称有几十个省市参展的中国商品展,其实成为美国客户心目中的杂品展,而且不伦不类。这种展览并无特定对象,也缺少组织买家的能力,其效果当然不会理想。展览会往往成为劳民伤财、公款消费的出国旅游团。我们认为,今后国内再也不要组织这类没有目标市场,所谓综合性的出国商品展了。
后来,有人开始组织一些按产品门类的出国产品展,如中国纺织服装展,工艺品展。但由于展览会的品牌建立要有一个过程,买家对展览会信心的建立并不那么容易。因此展览会上的买家往往很少,有时除去开幕式上会有一些捧场的人与特别请来的媒体,展会上参展的人倒比观展人数多得多,连一般性的热闹气氛都不能达到。
一般讲,中国某类很有特色的产品,如在参展地的行业商会、市场拓展公司、专业展览公司的帮助下去办中国某某产品展,几年之后会有可能成功。但大多数产品不如去参加国外的专业商展更有效。
2, 组团参加国外专业商展
国外一些著名商展往往历史悠久、客户多、规摸大。参加这类商展不但商机多,还可大开眼界,了介市场动向与自身差距。如果从事某一行业的中国企业,不了介这些国际商展或不参加这些商展,等于在这一行业圈外游荡,永远不会被这一行业的买家接受,也永远进不了国际供应链。
近几年来,中国开始重视组织参加一些国际上的著名商展,如美国纽约的纺织品服装展、礼品展、玩具展,芝加哥的五金工具展,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产品展,服装展、高点的家具展。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很大进步,也抓对了中国企业应该参加国际著名专业商展的方向。但存在的问题,一是中国企业摊位的布展水平低,在展会上往往相形见矬,二是参展准备工作不足,如样本上介绍的资料不规范(只有企业的形象性宣传,不能供商业操作,如产品只有照片,但无颜色、尺寸、材料与重量等说明),对询价与订货反应迟纯(要与国内商量)。这些还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,改进与提高。最成问题的是中国企业在参展地通常没有常设的